我国将危废分为46大类别,共479种,共涉及45个行业。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,2017年我国危废产生量为6937万吨。近年来,我国政府对于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逐步趋严,对企业非法处置危废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,导致此前产废企业的瞒报、漏报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。如果参考其他国家工业危废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比重,假设我国的这一占比为4%,那么未来我国每年的危废产量有望达到1.32亿吨,行业成长空间较大。
产能利用率偏低,区域间结构性供需失衡严重
我国危废种类较为繁杂,而大部分危废处置企业规模较小,处理资质单一,难以处理复杂的危废,造成行业产能扩张的同时,供需端结构不匹配,再加上产能投产周期较长、部分产能选址不合适、工艺不达标等问题,致使我国危废处理产能利用率仍然偏低。但另一方面,由于不同省份间危废跨区域转让审批较为严格,导致各省的危废处置供需格局存在差异,部分地区危废处置产能存在较大缺口,如江苏、内蒙古、山东、湖南、浙江、广东、山东等地。
无害化处置产能需求空间较大,龙头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
我国危险废物处理产能主要可以分为资源化和无害化两类,其中资源化产能利用率较低,而无害化产能供给则较为紧张。因此,部分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省内无害化产能的建设,如广东省要求到2020年全省填埋处置能力增加10万吨,焚烧处置能力增加20万吨;浙江省要求到2020年新增焚烧及物化产能27.35万吨/年,福建省要求新增处置能力达30万吨以上。从行业格局来看,危废行业目前仍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,主要原因在于危废处理资质难以获取,加上跨省转移审批严格导致企业产能扩张存在瓶颈。我们认为在这一背景下,危废处理资质较为齐全,并且具有确定性产能增量的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高。